央行: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不是中国版QE

来源:新华网
2015-10-15 13:19:05

  “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不会对流动性总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也不可能是中国版的QE。”14日,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昨日给新京报记者发文表示。在“放水7万亿”市场传言流传3天之后,央行首度开腔回应,并表示今年12%的M2增速目标并没有改变。

  传闻促沪指反弹

  10月10日,央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有些市场人士认为此举将释放7万亿人民币的流动性,是中国版的QE。

  “这种解读和对流动性影响的估计是没有根据的。”马骏昨天表示,此次扩大合格质押品的选择范围,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央行流动性支持提供了必要前提,但不能假设所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因此自动获得央行流动性支持。因此,合格质押品范围的扩大不影响人民银行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的把握,更不意味着央行将大规模投放流动性。

  事实上,7万亿QE传闻在市场上已传播三日,在此消息的刺激下,股市在周一和周二两个交易日连续大涨。10月12日,沪指高开高走,收盘大涨3.27%报3287.66点,创一个半月新高。同时,沪深两市成交额也突破9000亿元,创下一个半月新高。13日,大盘大幅低开后震荡走高,尾盘收报3293.23点,日间上涨5.57点,涨幅0.17%;14日,大盘低开后冲高震荡,3300点再次得而复失,也正是当日,央行对市场传言首度开腔。

  并非单纯放水,降息降准预期未降低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推出更拓宽了央行接受的合格抵押品的范围,这是否说明,央行将放弃稳健的货币政策,开始“开闸放水”?“今年全国人大确定的M2增速的预期目标是12%,这个目标并没有改变。”马骏表示。

  中信建投宏观研究团队表示,并不适宜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推广作为央行实质性放松流动性的举措,从货币政策层面来说,这更像是工具箱的完善。

  一位分析人士则认为,央行如果想“放水”,并不需要通过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这么“麻烦”的方式,如短期再贷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都更为方便有效。

  而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中信建投及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都表示,降息降准预期未降低。

  【两问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能不能放水7万亿?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只是一个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其操作过程,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和企业进行评级,合格的银行可以将手中合格的信贷资产(贷给企业的贷款)打包上报给央行,央行从资产包中选择合适的资产作为抵押,再依据一定的折扣率为银行提供贷款。

  并不是所有信贷资产都可以充当抵押品,央行设立了诸多的条件。马骏表示,信贷资产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纳入央行合格质押品池,首先需要属于正常类贷款,关注、可疑、次级、损失等四类贷款均不符合条件;之后央行还要进行内部评级,评级结果达到可接受级别以上的非金融企业贷款才能成为合格质押品。

  而央行在开展再贷款操作时会谨慎选择。“从金融机构持有的合格质押品资产池中从优选择与再贷款金额和期限相匹配的质押品,首先选择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和高等级企业债券等债券资产,其次选择合格信贷资产。选择合格信贷资产时,优先选择央行内部评级高的信贷资产。”马骏说。

  作为一个释放流动性的工具,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扩容无疑将会增加流动性,但具体是多少呢?有没有7万亿那么多?

  根据华泰证券金融分析师罗毅测算,随着试点范围推广到11个省市,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保守估计投放规模不会超过230亿元。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稍显乐观,他预计,今年11省市总规模在500亿元左右,但仍远未达到所谓“万亿”水平。

  2014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分别在山东和广东试点,平安证券研报显示,2014年山东省和广东省的试点额度分别为9亿和17亿左右,从规模看仍以试验为主。其中山东发放9单、广东发放3单。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则对新京报表示:“银行主动去申请这个额度的动力不大,我们今年贷款放得不太多;其他银行的情况类似,对大客户信贷投放还好,但是对中型、小型企业放款比较少。”

  “贷中贷”与QE有何不同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否是变相的量化宽松(QE)呢?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通常是风险较大的资产)等做法。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表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属于“微风细雨”,不同于QE的“大水漫灌”。

  首先,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发起人是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提出质押需求,主动权在银行,而QE的发起人是央行;其次,信贷质押再贷款释放的基础货币具有到期期限,央行资产负债表不是永久扩张,而QE释放资金是永久性的。最后,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有资金成本的,其资金成本会视当时的市场利率和银行抵押物的情况决定,而QE释放的资金成本几乎是0。

  “目前中国还并没实施QE的必要,一是大量流动性并没有消失,二是传统工具还未用尽,准备金率等还有释放空间。”李奇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但并未发生不可控风险,并不会急于走入量宽。

  为何推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能投放相应的基础货币,补充因为外汇占款下降而导致的流动性缺口。

  ●更重要的是投放的基础货币直接投放到实体经济,特别是央行希望资金去的“三农”、小微贷款等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作用

  ●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

  ●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分为4步

  对银行评级

  对贷款企业评级

  资产备案核查

  贷款申请发放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

  传统

  ●存款准备金率

  ●存贷款利率

  ●公开市场投放

  ●再贴现

  新型

  ●MLF(中期借款便利)

  ●PSL(抵押补充贷款)

  ●SLO(短期流动性调节)

  ●SLF(常设借贷便利)

  ●短期再贷款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 延伸

  “放水7万亿”传言从何而来

  10月10日,央行发布了一条关于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公告,宣布推广试点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这则公告在十一长假节后的第三天放出立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转载,一时间朋友圈和网络上“央行放水七万亿”、“中国版QE降临”等标题纷至沓来,并有不少评论称中国也没能逃过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宿命”。

  然而专家们的解读却与以上标题截然不同,几乎没有业内人士认为此项公告与量化宽松(QE)有关;央行金融研究所长姚余栋也明确表示,这是抵押品试点扩大,与流动性无直接关系,更不是QE。

  那么,这7万亿的席卷朋友圈的“水”从何而来?

  据追踪与观察,公众可见的最早7万亿与QE说法始作俑者,是一篇10月11日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七万亿来了,中国式量化宽松到来!》,这篇文章发出后随即获得了过万的点击量,随后被其他微信公众号接力式的转载,甚至达到约500万以上阅读量。

  该文章观点源自于今年5月份的一篇分析文章,从当时存款准备金率18%这一状态出发,认为银行可以放贷的资金为存款的82%,如果放开存贷比75%的红线限制,银行贷款可以提高7个百分点,乘以存款基数大约是7万亿元左右。

  5月份文章出来之时,就被指“不靠谱”。理由是,且不说关于银行可以放贷存款的82%的测算是否科学,单说商业银行的贷款限制,就不仅仅只有存贷比一个指标,还包括资本充足率、覆盖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