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行驶中挑单、刷单,只是专车司机的小聪明,不开车刷单拿补贴则预示Uber中国的刷单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本报昨日报道,Uber司机在晚间和凌晨时段刷单情况严重,导致乘客被拒载,这一切只是Uber刷单的冰山一角。北商研究院认为,作为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启蒙业态,互联网专车的成长意义重大。刷单这一阻碍行业发展的毒瘤亟待被清除。
刷单花样多
司机不出车也能刷单,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高额补贴下,技术手段也并非不能实现。在一个近2000人的Uber刷单QQ群中,每天都充斥着大量广告信息。每个广告主也都有着各自身份,如专门“打针”的职业刷单人、出售“白号”的账号销售员,甚至还有教授刷单流程的刷单“导师”。
北京商报记者在群中公开咨询如何刷单,一位名为“熊宝”的刷单老手表示,可以选择“虚拟跑”和“真实跑”两种刷单方法。所谓的虚拟跑就是通过位置修改器等手机插件,修改车辆位置、乘客所在位置,再通过手机串号修改插件、特殊的Uber乘客端等工具形成虚假订单。司机即使不出车,同样可以接收订单并形成一单交易;真实跑指的是,司机在行驶过程中即使没有搭载乘客,但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也能被系统当做完成一单交易。种种刷单手段无非是为了增加订单数量,将“空驶”的里程数算在订单中,从而获取高额补贴。
灰色产业链
对于打出各种Uber刷单广告的广告主来说,一旦有车主提出“打针”需求,或有新人进群求教如何刷单,那意味着商机来了。名为“浮华”的群友表示,“如果你真实跑时候拉不到人,又不想空驶,可以找人帮忙‘打针’,但现在‘打针’的价格比较贵,一针需要18元。如果批量买,会便宜很多”。浮华所说的打针,其实就是让职业刷单人帮忙生成虚假订单。
实际上,刷单老手更多会选择自己“打针”。在熊宝的介绍下,北京商报记者添加了名为“面包”的网友。据了解,面包是专门负责Uber刷单教学和插件销售的。“学费总共500元,包括教学费和插价购买费。我们有专门团队,如果Uber系统更新,我们会对乘客端进行维护,到时候会免费把新版本传给你。”面包如此介绍自己的产品。
由此来看,Uber刷单背后的产业链俨然成型,不仅有引荐人、销售员,甚至还有专门的技术团队。
行业大隐忧
司机刷单直接影响的是Uber中国的用户体验,但损失最大的实际上是平台自身。根据北京商报记者对刷单司机的采访,刷单3个月的直接成果是20万元。虽然这一数字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考虑到Uber中国庞大的车主数量,以及高峰时段的高额补贴,每月产生的资金流失一定不在少数。
互联网专车的出现是为了填补出租车供给量不足产生的市场空缺,通过共享经济满足更多需求。然而,刷单却让这一行业的发展遇阻。
Uber司机李师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在平台上司机都在挑活儿,价格更高、目的地好接活儿的订单更受欢迎,那些调价幅度低、目的地偏远的订单则鲜有司机愿接。他坦言,“我们接活儿后都要打电话问一下要去的位置,不好的活儿就协商取消,类似去郊区的活儿基本上没人接”。长此以往,专车业的未来不言自明。
不过,问题不能掩盖行业的发展前景。日前,《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移动出行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Uber中国平台作为司机刷单的受害者之一,也通过系统的优化升级,以及不定期的刷单狙击行动,尝试破解这些问题。(李铎 陈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