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再度回归“1时代”。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仅上涨1.6%,低于此前业界2.2%的预期。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数据仍然保持收缩状态。
作为观测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CPI一直备受业界关注。从去年年底以来,CPI的增速一直差强人意。一年的时间中,仅今年8月份CPI同比上涨2%,其余月份均低于2%,尤其今年1月份,CPI增速更是跌落至0.8%。业界普遍认为,目前的CPI水平较低。
对于CPI回归“1时代”,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猪肉价格涨幅收窄是CPI下降的主因。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连续第5个月环比上涨,涨幅为0.4%,比上月回落7.3个百分点,但从9月份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旬报监测情况看,猪肉价格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实际上,8月份CPI得以上涨,也同样因猪肉价格高企所致。
“在中秋、国庆两节叠加,去年同期基数不高的背景下,仍然大幅低于预期值得高度关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两节之中,居民消费较旺,但主要是休假出境游,折射出人民币汇率高估导致内需外溢。
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PPI同比仍然保持5.9%的负增长,与上月持平。这已经是PPI连续第43个月负增长,但终止了连续3个月跌幅扩大的趋势。连平分析认为,与资源能源紧密相关的初级产品价格下跌,依然是导致PPI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PPI降幅维持在5.9%低位,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和国内需求疲软是主因。
■延伸
降息降准预期逐渐升温
CPI不及预期,PPI仍然处于负增长走势,这让业界对于货币政策的进一步降息、降准预期逐渐升温。
连平表示,CPI处于低通胀水平,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需偏松调节。
而民生宏观研报则认为,降息可能比降准来得更快。PPI持续43个月为负、CPI涨幅放缓,同时汇率在央行维稳之下逐步企稳,贬值造成的资本外流压力缓解,这些都为宽松创造了条件,四季度降息降准是大概率事件。“降息可能来得比降准更快,但如果资金面因汇率波动、信贷放量、股市放量等因素出现紧张,降准也会择机出手。”
北京晨报记者 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