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经济自去年开始持续下行,传统行业大幅下滑,面临区域性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2006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提出“中等收入陷阱”一词,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而区域性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新视角,观察经济相对独立的区域。
数据显示,2014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人均GDP,分别为10614美元、8166美元、6386美元,区域内老龄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劳动力人口数量及比重却连年下降。以辽宁省为例,2014年15岁至59岁的人口比例比2013年下降1.12%,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46.9万人,该数值又比2012年降低1.82%。
中国东北地区人口超过一亿,其能源资源、环境承载、产业基础、科教人才等支撑能力较强,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然而,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GDP增速排名继续全国垫底,财政收入、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甚至出现大幅负增长。
更令人担心的是,人均GDP已处于中等收入区间的东北地区,以重化工和资源类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多年来并未有太大的转变。官方资料显示,黑龙江省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十年前的45.2%上升为目前的50.1%,十多年不降反升。而十年前“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快”的官方表述,今天在东北地区依然适用。
“这几年明显感觉到怎么忙都不见效果,光使劲儿不出活儿。”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副区长韩伟说。
东北不少依赖资源或重化工业的地区,此前都曾宣称接续、替代产业已成“半壁江山”,而在这轮经济下滑中结构调整作用未显现。
传统产业萎缩、新的经济增长点乏力、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下降加快,中国东北似乎已陷入了产业、产权和产品结构调整困局。而这些特征则与一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情形类似,这些国家也在同经济减速作斗争,却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转型极其艰难。
至于中国东北落入区域性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程度,学界表示与中等收入陷阱国家通常会出现的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等特征相比,东北地区目前遇到的问题并不完全吻合。
除煤炭等特定行业人群收入下降、出现就业问题外,目前东北尚未出现较大的就业困难。官方数据显示,东北多地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总量增长,就业状况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仍处于控制目标内,但劳动力人口中劳动参与率有下降趋势。
然而,东北地区区域优势明显,发展政策如若调整到位,或许可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表示,东北在粮食、资源、制造业、区位等方面有优势,振兴东北要把这些优势利用好,过去尚有一些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一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区域还有很大的政策空间,目前的发展需要新思路。
国家发改委东北司司长周建平表示,官方正围绕东北地区发展研究制定重要政策文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有针对性地解决东北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对东北振兴的支持力度。
分析人士认为,东北地区无论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还是摆脱经济持续下行的困境,都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在新一轮的振兴规划中,中央会对东北作何规划,释放什么改革红利令人期待。(采写记者:刘荒、辛林霞、王炳坤、齐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