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 图
“十一”黄金周从1999年开始实行,已经伴随人们度过15个年头,假日旅游热潮一度席卷全国,长假制度也被视为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然而,业内人士认为,“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的增加仅仅是旅游消费的集中,是一种时间上的转移,对全年旅游收入的增加并无实质性的贡献。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居民消费增长的最终源泉来自于居民收入。
10月8日,长假结束后的中国股市迎来好日子——除了银行板块稍弱,其他板块都迎来了“开门红”。在专家眼中,这既是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一致补涨”,也是因为通过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让不少人看到了中国经济未来继续稳定增长的“正能量”。
各大行业在国庆期间的表现不俗,其中旅游业和电影市场最为抢眼,而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产业——房地产市场也颇受关注。在“假日经济”崛起的背后,中国经济是否也在朝一个新的方向转变,“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中的内需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承担起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尖兵”角色,这也成为人们的期待。
出境游占半壁江山
今年“十一”黄金周是国务院促进旅游消费和投资持续增长总体部署发布后的首个黄金周,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整体形势,出游人数再创新高。“从出游方式来看,出境游的快速增长成为一大亮点。”一位资深OTA(在线旅游供应商)从业人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事实上,国庆节之前,微信朋友圈就进行了调侃式的预告:国庆期间,朋友圈将成为“摄影评比大赛”。果不其然,在国庆期间,记者的朋友圈完全被各种旅游照片刷屏,其中,充斥了大量的境外游晒图。
记者从国内多家旅游网站获悉,人民币贬值和股市动荡未能对国庆出境游造成影响。同程网提供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旅游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欧美长线游产品需求旺盛,出游人数同比增长数倍。其中,欧美游热门城市主要有巴黎、罗马、米兰、华盛顿、旧金山、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纽约、夏威夷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旅行社管理层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年黄金周出境游火爆,与中秋和国庆两个假日相近有关。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国庆节与中秋节紧密相连,两者仅有3天之隔,不少游客都选择了拼出为期12天的‘史上超长黄金周’。这样的假期安排给消费者出行旅游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消费能走得更远。”上述管理层人士说。
另一方面,国内旅游消费者对于旅游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国内旅游业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后,目前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快速上升,对于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释放,服务和口碑正在成为影响旅游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同程旅游创始人、联席总裁吴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述旅行社管理层人士还表示,中国护照含金量越来越高也是刺激出境游激增的因素,“包括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都对中国公民放宽了签证申请政策,放宽方式包括实施免签落地签政策、缩短办签时间、简化办签手续、降低办签门槛、延长签证有效期等”。
与此同时,相比于以往,在“互联网 ”大潮下,旅游消费亮点颇多,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提升旅游服务用户体验方面的潜力初显。
吴剑告诉记者,为解决黄金周期间的“排队”和“拥挤”等旅游消费痛点,同程旅游在国内上千家重点景区部署了“智慧票房”系统,在部分景区推出“同程绿色/VIP”快速入园通道,实现“随时购票随时入园”;联合景区推出的电子导游系统,已经实现景区导览、电子导游等功能。
为了提升境外旅游时的购物体验,电子化支付已经接入各国商场的结算系统。据悉,支付宝已在亚洲和欧洲接入超过3万家线下门店,并在多国提供交通卡和游乐设施门票预购、快速退税等服务。腾讯旗下微信支付也在节前宣布,已与澳大利亚本土支付平台RoyalPay(皇家支付)协同制定澳大利亚移动支付发展计划,加速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与线下、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自然转换。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服务和相关的信息服务正迅速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即便是在旅途中也不例外。
电影市场井喷
纵观国庆市场,电影市场同样成为“互联网 ”的重要实践领域。
在国庆节期间,小陈和女朋友看了《港囧》、《解救吾先生》、《九层妖塔》和《夏洛特烦恼》4部电影,他告诉记者,通过互联网订票,这4部电影两人购票的花费总共不超过120元,甚至还有一部电影只花了8.8元。原因就在于,小陈通过淘宝电影、百度糯米、大众点评等获得了低价电影票。
“与互联网相结合,是传统电影必须考虑的方向。”一位北京的电影公司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一方面,互联网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发行、销售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也能再次激活潜力无限的中国电影市场。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随便发行一部电影,没几亿元票房都说不过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再次印证了上述说法。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档票房逾18.5亿元,超越历史同期,成为“史上最强国庆档”。
仅从票房成绩看,徐峥执导的“囧系列”第二部《港囧》累计票房超过14.86亿元,刷新了多个国产片票房纪录;沈腾、马丽主演的《夏洛特烦恼》和陆川执导的《九层妖塔》,累计票房都已超过5亿元;《解救吾先生》票房稳健,目前已经过亿并持续走高。其中,《夏洛特烦恼》以累计5.93亿元的票房成绩夺得今年国庆档冠军。
为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10月6日下午,《国际金融报》记者来到上海五角场万达影院进行了实地调查。记者发现,售票大厅人头攒动,买票与等候观影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前来观影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有的冲着喜欢的演员而来,有的奔着好看的剧情而来。此外,还有不少在家长陪同下前来观看《头脑特工队》、《巴啦啦小魔仙》、《小黄人大眼萌》等电影的儿童。
尽管电影市场非常火热,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相对于整个经济市场,电影行业的规模还是相当小的,并没有对市场产生突出的影响,只能说是一个亮点。
楼市冷热不均
有好,就有坏。在电影、旅游市场取得成绩的同时,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却显现低迷。国庆期间,《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与以往几年楼盘大肆推广的情况不同,今年在三四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地带鲜有楼盘销售人员推广、大拉横幅的身影。
不过,当记者来到上海等一线城市后,却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感受。据上海链家市场研究部数据,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上海市商品住宅供应量为16.53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6.82%;成交量为11.32万平方米,同比上涨62.37%;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27689元,同比上涨8.79%。供应量创下自2006年来的近十年新高,成交量也创下自2011年来近5年的新高。
与此同时,记者走访了素有上海楼市风向标之称的“十一假日房展会”了解到,本届房展会人气十足。据主办方公布的数据,开幕不到两个小时,进馆人数就近1000人次。不过,真正给出实在优惠的楼盘却不多,折扣力度也不大,大概在97折左右。除了每年都会有的现场班车接送看房、购房送旅游等促销广告,更多的参展商是以介绍、推广新项目为主。
“从上海‘十一’黄金周的市场交易数据看,供求和价格等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同比上升,这和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步入复苏的通道有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一系列宽松政策的刺激下,供需两旺的态势确实容易实现。”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事实上,上海楼市自进入“金九银十”以来,楼市就呈现出火爆成交的态势。来自于上海指数研究院百城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上海9月房价同比上涨11.27%,仅次于深圳涨幅,位于全国第二。
相比于上海楼市的火爆,北京市场的情绪要低一些。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庆假期的前六天,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网签总量共为374套,比去年同期上涨25%。
对于这个数据,业内认为,虽然网签总量从数字上看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这个10月的开头,楼市的表现却没有达到业内人士的预期。
“我们要看到,2014年是北京楼市的成交低谷,如果把国庆期间的成交数字拿来与2013年同期相比,仍有近15%的差距。”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对媒体表示,网签数据具有滞后性,国庆六天的网签其实反映的是9月份的实际成交。
胡景晖说,若要从小长假期间的市场实际情况看,楼市仍然延续着降温势头。一方面,国庆期间的新宅新增供应量环比节前同期下降了逾四成,比去年同期更是减少了逾六成;另一方面,国庆期间的二手住宅实际合同签订量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三成。
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本身不是很乐观,很多人还是会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房地产利好政策的刺激仅仅是外部效应,主要还取决于经济内在的质量和效益。”
不过,也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稳增长”促使下,降准、降息等普惠性措施频频加码,稳定住房消费的政策陆续跟进,百城公积金额度调整、二套房首付下降等,都促使房地产行业加速走出调整,行业销售量等先行指标率先筑底回稳。
就在“十一”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对住房贷款政策予以加码:不限购的城市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此次两部委推出的差异化政策,对于非限购地区的购房给予了鼓励。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对GDP的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房地产业的回暖有利于促进建筑业、家具业、物业、旅游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拉动内需,刺激就业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内需靠啥拉动
尽管各大产业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表现出了较好的形势,但从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中国整体经济显示出内需仍需提高和外需相对疲弱的状况,且通过“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压力依旧较大。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消费的成长空间正在逐渐显示出来。今年上半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也分析到,新的消费热点代表未来消费升级方向,是需求的“富矿”,蕴藏巨大潜力。
那么,未来的中国经济运行如何能让消费这驾马车继续保持“一马当先”?由国庆长假带来的效益,又能否持续下去?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要让消费这驾马车更“给力”,最重要的是提高收入水平,同时降低基本物价,“说白了,要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敢消费”。至少,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继续“跑赢”GDP增速。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出了相近的观点:“国庆节期间的消费增长确实红火,但是就全年来看其作用还是比较小的。消费的增长主要还是取决于收入,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还存在问题。”
王振中还指出, 目前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难度还非常大,农村是未来消费的主要增长点,但是目前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大、农村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都造成了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国庆假期快进入尾声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消息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也让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尤其是对外出口和拉动内需增长两方面协调产生了遐想。
10月5日,美国等12国经贸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历时5年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结束,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圈将应运而生,涵盖的经济规模占全球近40%。
对于加入TPP,业内外最大的担心是此举有可能带来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影响,对此,研究员白朋鸣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国加入TPP后,企业将直面国际竞争,这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消化产能的重任将会放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另外两驾马车上。(记者 史燕君 实习生 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