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股市调整到位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5-10-14 07:51:32

  原标题: 如何理解股市调整到位

  央行副行长易纲前几天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2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上表示,中国股市经历了数轮调整,目前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他说,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避免了系统性风险,股市调整对中国宏观经济直接影响有限。这是央行负责人第二次就股市调整问题正面回应。此前,央行行长也在国际场合明确表示,沪深股市已经调整到位。

  对央行负责人就沪深股市的郑重表态,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这样的公开表述更多是政治性表态,目的就是要稳定市场和人心,从而确保股市健康发展。但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央行主要负责人就股市发表讲话,一方面反映出股市确实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股市价格经过大起大落之后,已调整到位,投资者可大胆投资。由央行负责人而不是证监会负责人就沪深股市发表讲话,更多带有政治性倾向。由于沪深股市的问题,更多是资金流动性或说是货币问题,因此,央行主要负责人发表讲话,实际上就是对中国股市货币流通性表态,具有澄清事实真相、引导证券投资的功能。

  笔者认为,央行主要负责人说股市调整到位,并不单纯是政治表态,也不是为了向投资者说明,沪深股市已有了投资价值,而是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作出的郑重承诺。这有助于投资者认清方向,也有助于股市健康发展。央行主要负责人掌握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金融政策,因此,他们的表态,更多是从宏观层次分析股市。换句话说,由央行主要负责人而不是由证监会主要负责人公开表态沪深股市调整到位,恰恰说明沪深股市从宏观层面来说已趋于稳定。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沪深股市价格波动并没有真实反映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向。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股市之所以会极不正常地大起大落,一方面是因为股市资金流动出现了异常现象,大量场外配置资金交易活动,使得股市出现了拉抬做空交易行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于股市价格的稳定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借助股市的价格波动,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一方面确保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必须从微观层面解决股市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由于证监会和公安部介入打击场外配置资金的非法交易活动,股市的资金流动已趋于正常。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货币管理的行政机构,央行的主要负责人对外发表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的言论,反映出我国货币金融调控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股市非法资金流动的现象已得到有效的遏制,至少短期内股市不会再巨幅波动。

  但是,如果从微观层面来分析,沪深股市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从股市的构成来看,由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属于国有控股公司,这些公司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既是改革的对象,又是改革的主体。国有控股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尚在进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风险。部分国有企业经过国家财政注资之后,经济效益可能会明显好转,但是,能否改变传统的治理结构,能否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能否大幅度提高利润率,仍是未知数。

  从国有企业个案来看,譬如电信领域的国有企业,面临价格调整,如果国有企业服务价格大幅调整,利润增长压力就会越来越大。降低通信资费,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国企利润率迅速下降,甚至很有可能会出现亏损。现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资本重组能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还需拭目以待。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正有序推进,建立国家控股的投资公司,对于整合国有资源,提高国有企业整体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这能否真正使每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现利润增长,仍有待观察。在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尘埃落定之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价还会波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引发的股价波动,从一个侧面说明,股价波动与国企改革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固然会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但具体到每个上市公司,则很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其次,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的结构相对复杂,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已背离了上市公司资产的价格,少数上市公司更已失去了投资价值。如果对此缺乏整体了解,盲目投资,仍有可能遭受巨大损失。央行主要负责人认为股市调整已大体到位,并不意味着所有上市公司的价格调整都已到位。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上市公司时,应充分了解其基本结构,了解其股价的变动情况,了解其经营前景,这样才能避免错误的判断。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股市稳定发展,是个总趋势。投资者不可能购买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在选择投资上市公司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微观的投资和宏观的战略判断是两个概念。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