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财虽好 但这十类P2P平台坚决不能碰

来源:搜狐
2015-10-13 15:00:17

  P2P不能碰的平台P2P理财虽好,但这十类P2P平台坚决不要碰。

  第一类:提供20%以上年化收益率的p2p公司,坚决远离。

  道理很简单,给投资者的收益率都20%甚至30%了,给融资企业的成本至少40-50%,请问哪个企业能接受这么高的融资成本呢?要么是银行不给续贷了,要么是企业经营周转出现严重问题,已经没有现金流,否则绝对不要这么高的融资成本。

  换个角度讲,别的p2p公司15%融资成本,你25%,起点上就多了10%成本差异,你拿什么和人家拼客户,如果15%的p2p公司再降融资成本给融资企业,那么25%融资的企业肯定得不到好客户了,25%融资的p2p公司还是会死。

  小编点评:投资需要看收益,但是高收益的前提是先守住风险、防范风险,尽最大可能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昨儿还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人投了20%的平台,结果跑路。

  第二类:单笔投资都在几百万、上千万的p2p公司,坚决远离。

  本身小微金融、p2p就是做的小额分散,靠区域分散、行业分散、金额分散来规避风险,如果单笔额度几百万上千万,一旦有一单出现风险,会导致大量投资人的本金发生损失。

  小编点评:小编认为,上述清醒若发生在只以P2P为单一业务的公司,也最好敬而远之。原因在于,只有P2P这单一业务,标的又大的,一旦一旦资金收不回来,很容易导致投资人的资金有损失。有第三方担保的公司,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先动用风险准备金,先偿还给客户,所以,最好选择大平台看,业务多元,由第三方担保,再加上银行资金拖管的,防止平台自融。

  第三类: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期限低于3个月的,坚决远离

  很多P2P平台,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借款人提供担保,然而有的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期限过短,甚至有担保期限只有几天的,这类担保形同虚设,等你去维权的时候,担保期间已过,担保公司不承担任何担保责任,因此这类P2P平台坚决不碰。

  小编点评:理由不多说,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第四类:团队人数少于100人甚至少于20人的,坚决远离。

  很简单,互联网的确可以给平台提供大量的客户来源、申请、概念融资,但是你要知道,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而金融的核心又是风险控制,一个只有20人团队的p2p平台号称管理5个亿资产,还全是通过网络审核,这不是骗鬼呢吗?20人团队,去掉技术、去掉财务、去掉客服、去掉前台、去掉行政、去掉总经理、副总经理,还能剩几个人在踏踏实实做业务风控?没有线下团队的实地考察及风控,暂且不说如何识别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就是签约和催收这一环节,都能把这20个人玩死,如果客户在分散在全国,那么低于100人的团队,根本无法支持公司业务持续经营。

  第五类:区域集中、行业集中的p2p公司,坚决远离。

  有些p2p公司只做一个行业,比如地产、钢铁、建材,酒水饮料,一旦行业风险来临时,整个盘子都会出现风险,另外因为团队薄弱,只做一个区域的p2p公司,也会面临区域集中,客户相似度高,难逃风险集中的厄运,违背小微金融区域分散、行业分散、金额分散的原则。

  小编点评:这种风险情况出现在供应链金融里可能会多一点,但要具体看什么项目,项目资金是怎么链接的。

  第六类:团队成员80-90%技术出身,擅长互联网、擅长推广、擅长客户体验,根本不懂的金融,或者不重视金融的p2p公司,坚决远离。

  道理同上,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不是互联网,风控必须放到足够重视的位置。

  小编点评:关于这一点,曾经见到有网友支招,也可以跟平台客服聊聊天,看看其专业程度。

  第七类:公司创始人没有行业经验或者行业经验少于3年,公司成立不足1年的p2p坚决远离。

  1、此类公司根本不懂小微金融,也不懂p2p,之所以开p2p公司就是随大流,根本没有任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像当年的团购网,2年内冒出来上千家,现在只剩不到10家了,其余都成了炮灰。

  2、小微企业客户及多行业服务经验需要积累,培养团队需要血的教训,新成立的团队及公司需要观察。

  第八类:先开理财业务后开信贷业务的公司,所有项目都用A、B、C代替,投资人不知道资金流向、也没有债权列表(一旦出现风险异动,投资人都无处追索债务)的p2p平台,坚决远离。

  不少平台,开始没有债权,都是虚拟的,真较起真儿来,初始一个像样的客户都没有,一套完整的合同都拿不出来,更别谈什么资金流向,债权列表了!这类平台往往涉及非法集资,尤其是财富管理业务比信贷业务先开展的,一定要远离。正常状态都是信贷业务比财富管理业务早开展半年至一年时间,运转稳定了才会逐步开设财富管理业务。

  第九类:没有自己核心风控技术、风控模型、客户管理系统,无法做到尽职调查,甚至连第三方支付监管都没有的p2p平台,坚决远离。

  出于好奇,可能几个有客户的销售,有权利的政府或国企领导,协同一批款爷,就把公司开起来了,反正是成立了公司,不太做业务,虚拟一批客户或合同,然后去找银行、找目标客户融资,主要投资给地产、矿业、周围朋友的项目。号称自己在和vc、pe接触,张口闭口就是多少倍估值,实际就是挂这p2p互联网金融的掮客。

  另外,2012年初,比较正规的公司已经开始主动要求第三方托管资金,透明资金往来明细了,这就是行业自律,不该做的不做,该做的必须做到位。

  小编点评:透明度也是网络上各大媒体有说到的一个问题,网贷平台应更好地公开借贷信息,以便是投资人更好地了解出借信息。我记得没错的话,有几个大平台也曾因透明度不够,被“鞭尸”过。

  第十类:网站和别的p2p公司雷同,感觉像是只改了个名字而已。系统也是花几万块钱买的,后台漏洞严重,随时会被黑。此类p2p公司,坚决远离。

  此类p2p公司抱着随时撤退的想法,连技术团队都不愿意投入,简直就是皮包公司,唯一的几十万注册资金全部用于网络推广拉拢客户了,拉到了客户就骗,骗完就跑路。或者没拉到客户,就没钱了,自己也倒闭了。

  小编点评:另外,也可通过查询平台的域名和备案等信息,来判定是否就是跑路平台重新挂了个名。(本文转载,其中点评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各位参考,祝各位投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