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平台评级系统多无公信力 痛点在何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5-10-13 15:00:17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网贷之榜,琊阁评级,上之可粉万千。

  剧中,要么有傲视群雄的武功,要么有风华绝代的颜貌、要么有经天纬地的才学,或可琅琊榜上有名。

  现实,金融纷争不断、监管时局不明、平台乱象丛生,纵众人千呼万唤,诸如琅琊阁的评级机构却很难始出来,P2P琅琊榜(评级报告)的真伪更是雌雄难辨。

  惠及屌丝的P2P火了,不仅火红了各家帮派(平台),同时也繁荣了评级市场,于是乎,媒体门户转载评级报告之风盛行,一批批评级机构纷沓而至,一批批资讯平台应声而起,在传奇的网贷江湖里,似乎谁能率先发布评级报告,谁就更有话语权、更具权威,拿捏平台命运的分量会更重。然而,投资者却面对着纷繁万千的评级报告慌了神,究竟这份报告是真还是营销噱头?这报告对评级者而言或轻如鸿毛,但对投资者而言却重如泰山,因为,每一份“信以为真”都决定了一家资产的命运!

  是什么造就了评级市场的如火如荼?

  受整个互金行业的大环境影响,现全国正常运营有两千多家平台,而且每月都有新鲜平台的血液注入,网贷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垂直化、泛领域化,虽行业单日成交额在大幅增长、每月成交体量在不断膨胀,看似正能量满满,但也不乏低劣平台的搅局,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恶劣案例时有发生:泛亚的兑付危机、里外贷的9亿跑路、威望平台的巨额坏账、莫名平台的雷声频频都无疑给憧憬互金未来的人士一记当头棒喝,于是,三边需求产生:投资者渴望得到专业的评级报告,根据报告中的平台排名配置投资;P2P平台希望通过上榜而增加信用背书并提高品牌知名度;商家逐利本性的体现,评级机构先掌握话语权而后盈利。另外,基于网贷是为新兴行业,评级标准尚未形成,即使报告有失真表现,评级者也可自圆其说,不会让人觉得有失偏颇。

  为什么评级机构做不出公信力?

  首先,作为新兴的行业,虽指导政策已公布,但细则仍未出台, 监管细则暂不明确,由此而必将影响评级的根基不稳。与其说是评级机构所示评级报告,倒不如说是评级可具参考因素的罗列。

  其次,评级标准受筛选条件的影响或繁或简、高低不一。在这一点上,专业评级机构往往表现的“粗暴与直接”:入门资本金、背景实力、追债能力、信息披露程度、运营水平高低等入选因素将直接决定平台的评级高低。而第三方资讯平台则显得更“全面”些,除必要的评级因素外,“平台的受欢迎程度、日均成交额、是否加入行业组织、利率水平高低等”也将入围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者,评级机构获取信息、所抓取的数据真实性、完整性有待商榷。虽然在许多平台的官网首页我们可以看到该平台的累计成交额、注册人数、赚取的收益信息,但核心信息仍不得而知,除非该平台主动披露或因加入某行业组织而有数可查,否则,第三方的评级机构很难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另外,对于坏账,我们常可以看到平台鼓吹零坏账,其实,每个平台都有坏账或者说没有坏账的平台不是好平台! 试想,又有那个平台愿意向评级机构公布坏账呢?

  P2P琅琊榜如何而立?

  必须是在监管细则出台的前提下。

  必须切断评级机构与平台的利益关系,保持独立性、公正性。

  评级机构间消除壁垒,真诚合作,数据共享,互通有无。

  在实地考察、全面获取真实有效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减少主观的人为判断。

  P2P评级因素应包括哪些?

  综合评级机构,个人认为评级因素应包括以下方面:

  平台背景实力:股东背景(教育背景、从业背景、创业背景等),股东有一定的实力背景,相应会有规模资产及规模资源,如此能够抗衡一定的风险。

  实缴注册资本金:高额度实缴注册资本金,既符合政策要求又是显现平台实力的背书及认真做互金的决心。

  客户活跃度及资金流动性:活跃的投资、借款人,畅通的资金放款与回款,发生挤兑风险及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小。

  信息透明度:标的真实性、交易数据及坏账信息的公开度是考察平台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追债能力:该项指标是考核平台法律知识健全度、维权能力高低、风险管控健全度的重要因素。

  资金托管:是银行存管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托管,平台是否达到银行存管规格侧面也能反映平台水准高低。

  品牌影响力:品牌受众程度既反映了投资者喜好程度又反映了平台的规模体系。

  标的利率与标的期限的比例:年利率高低直接影响获客体量,期限长短直接影响投资者投资积极性,相比而言期限越久,利率适中的平台,资金周转较为平稳,挤兑风险较小。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影响投资的一项重要因素,PC端、APP、H5是否操作便捷,社交群、社区、论坛等是否完善,管理费用是否合理、从注册到提现整个流程是否顺畅?

  投资人分散投资:避免出现集中兑付危机。

  借款人分散借款:借款人在时间、地域布局上越是分散,风险越低。

  虽然国外的评级体系较之国内相对健全,但切不可照而搬之,中国的P2P与生俱来便具特殊性,在监管细则尚未出台、行业格局尚未定性以前,对投资者而言,理应抱着“它是纯扯淡”的心态理性看待每一份评级报告,不论它来自第三方资讯平台、来自学术权威媒体门户还是专业的评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