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谈场景,场景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数的场景之中:坐公交、进电梯……,而我们看到的公交广告、电梯广告,其实都是基于场景生成的市场。生活中,我们所处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里我们不是独立的,我们会跟身边的很多事和物发生关系,而这些事物都可以转化成为用户的需求,进而转化为消费能力。
场景消费和场景金融是一对双生兄弟,有消费就有支付,有消费就有金融活动。
目前,阿里、腾讯、京东(并称“JAT”)等巨头在以支付为核心的领域,就场景消费展开了竞争:在商城、在饭店、在机场……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随处可见,不知不觉中,它们已然渗入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场景。
然而,在金融领域里,目前尚未产生于场景相关的巨头。
金融活动并不像日常活动具有不可替代性,很显然,每个人都需要吃饭,需要穿衣,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借钱,需要理财。因而,将日常场景介入金融,则能够利其优势将人们日常的行为导入金融领域,最好突破的可能就是消费支付和消费分期环节。但是由于场景的无限可能性,其产生价值的可能性也就有无限种。
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号称拥有百万注册用户,但其转化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如何盘活这百万用户,金融场景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也看中了这个层面上的潜力,开始消费和支付领域发力。
目前,P2P平台介入场景化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财端,一个是资产端。
从理财端来看,前段时间陆金所与杜蕾斯、饿了么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陆金所为用户提供一款年化收益率达 10%的金融产品,购买者同时也可获赠杜蕾斯的定制产品;用户通过饿了么APP完成注册或首次投资,即可获得饿了么抵用券。此前,平安理财节和滴滴合作,还有一些理财平台与超市合作、在电影院搭台等等,都是通过构建/加入其他场景来吸引用户参与理财投资,提高了用户的粘性,从而提高了转化率。
另一个场景化则是在资产端一方,在P2P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拥有优质的资产端逐渐成为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众多平台也在积极地寻找或创造场景,通过场景扩张市场,寻找合适的资产端。比如某些平台和医院合作推出的分期人流和整容业务,某些平台和装修公司合作推出的分期家装业务,某些平台加入到二手车交易的场景中提供分期服务,将客户当下的资金需求转化为平台的资产端。
一些大型企业也在利用自身的客户资源以及场景优势,在拓展该方面的业务。比如北京一家大型房产服务公司打造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从二手房买卖的场景切入,接入了大量的借款人,并在平台定制了一系列金融产品。相比P2P平台向小贷公司购买资产或亲自寻找合适的借款方,这些企业不仅省去了成本,而且能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不论是JAT,还是P2P平台,或许在将来的竞争中,谁离场景越近,谁越能将场景转换为市场,谁就越可能赢得生存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