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奖为何114年还发不完

作者:程婕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5-10-13 07:49:46

  获奖者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 因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而获奖

美国教授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奖为何114年还发不完

美国教授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奖为何114年还发不完

  昨天晚上7点,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揭晓。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现年70岁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因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而荣获该奖项。迪顿一人独享800万瑞典克朗奖金,折合约618万元人民币。

  关注消费者的选择

  迪顿的研究围绕着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第一个是在购买不同的商品时,消费者如何分配他们的支出?第二个问题是社会收入花费了多少,又节省了多少?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才能最好地测量与分析福利与贫穷?

  官方颁奖词称:要设计出能促进社会福利,减少贫困的经济政策,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个人消费的选择。与其他人相比,安格斯·迪顿强化了这种理解。将个人选择的细节和汇总结果联系起来,他的研究改变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迪顿很关心那些穷困和不发达地区。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国家欠缺收税或提供服务的能力。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契约在穷国通常根本不存在——在富国也不完美。

  “放眼全球,国家能力的缺失——即无法提供富国人民习以为常的服务和保护——是贫困和落魄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

  明确反对富国援助穷国

  基于这一理论,迪顿明确反对富国援助穷国,因为外国援助破坏了本地国家能力的发展。他写道:“穷人需要政府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绕过政府短期可能改善现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穷国不可能永远指望健康服务来自外国。援助会破坏穷人最需要的东西:与他们携手共进创造今天和明天的有效的政府。”“有一件事我们可以做,那就是鼓励我们自身的政府不要再做让穷国更难战胜贫困的事情。

  迪顿还曾研究世界各地的收入、健康和福祉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也比较高,而最贫穷国家的收入增加会使得生活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迪顿的一项研究曾经得出过这样的结论:钱多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但钱少一定是与情感痛苦有关;高收入得到的是生活满意度,但不是幸福本身;而低收入是与较低的物质生活和情感福祉相关的。

  迪顿擅长微观经济学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昨天点评称,迪顿善于做微观经济学分析,特别是实用分析方法。他的《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家庭调查分析:发展政策的微观经济方法》也是经济学者所广泛引用的。

  张茉楠认为,迪顿的经济学成就和贡献有两大方面:一是他在微观计量方面的研究影响非常大。他通过对收入、消费、价格等问题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二是他的实证分析价值,比如对贫困、福祉、经济不平等的研究,解决了很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可以说,经济学在他这里真正实现了“经世济民”。

  迪顿其人

  拥有英美两国国籍

  安格斯·迪顿(Angus Stewart Deaton),1945年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曾就读于爱丁堡Fettes学院,并在剑桥大学修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安格斯·迪顿拥有英美两国国籍。

  目前,他是普林斯顿大学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国际事务教授,伍德罗·威尔森学院与经济系经济学与国际事务教授。此前,他曾在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任教。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了解消费》、《家庭调查分析:发展政策的微观经济方法》和《伟大的印度贫困辩论》等。

  探因

  诺贝尔奖为何114年还发不完

  2015年诺贝尔奖已全部揭晓,奖金多少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把大约31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114年过去了,诺贝尔奖金每年雷打不动地发着,基金会的总资产也不断增长。这背后,投资理财功不可没。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当年在他的遗嘱中写道:将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时的奖金为“一位教授20年的工资”。

  这么多年来,“能够让诺贝尔奖金永远发下去”是诺贝尔基金会最重要的任务。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基金会章程在最初是将基金的投资范围限定为“安全的证券”。

  这样保守的投资自然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在1950年时,考虑到通胀因素,基金的总体规模已经较最初的资金缩水了将近60%。为了让诺贝尔基金持续发展下去,瑞典政府在当年解除了基金不得投资股市和不动产的束缚,且还允许基金投资一部分地区的农业资产。同年,美国也发布新规,规定1953年起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所进行的投资活动一律享受免税待遇。

  1950至1970年这20年恰逢一轮大牛市,诺贝尔基金取得了超过1%的年化收益率,比之前表现好得多。上世纪70年代早期,诺贝尔基金总资产的60%已经全部投资于股票和不动产。

  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股市增长迅速,不动产也在不断升值,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持续增值。1987年,诺贝尔基金会又将基金会拥有的所有不动产转到一家新成立的名为“招募人”的上市公司名下。1990年初,诺贝尔基金将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大大赚了一笔,从而躲过了瑞典当时爆发的金融危机。在基金会成立100年时,其资产经通胀调整后已经达到了基金成立之初时资产总额的3倍。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市场的动荡,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也经历了巨大波动,屡次陷入困境。2000年美国科技网络股泡沫破灭让诺贝尔基金投资折戟。在2001至2011年的这11年中,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下降至1.4%,其资产管理规模也一度严重缩水。即便基金会投资理财出现一些挫折,如2011年亏损1900多万瑞典克朗,当时的总资产也高达28.6亿瑞典克朗,是设立之初的92倍。

  投资波动也不幸波及诺贝尔奖金的金额。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的财年中,诺贝尔基金的账面利润继续亏损3740万瑞典克朗。诺贝尔奖奖金从1000万瑞典克朗缩水至如今的800万瑞典克朗,再加上全球范围的通胀影响,目前单个奖项的奖金只相当于一位教授年薪的10倍,比100年前设立之初的标准缩水一半。

  官方数据显示,以2011年为例,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策略原则是50%左右股票(上下浮动10%)、20%左右固定收益资产(上下浮动10%)和30%左右另类资产(上下浮动10%),另类资产则包括投资不动产和对冲基金。为了加快恢复奖金水平,2012年,诺贝尔基金开始把更多资金投入到对冲基金中,以期增加投资回报率。(记者 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