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2日报道,新加坡聚落式排屋(cluster houses)交易量自2011年以来逐年大减,平均交易价也自2013年达到巅峰后每年下跌,但今年似乎出现回稳迹象。
根据新加坡市区重建局房地产资讯系统和智信研究的数据,今年第一季至第三季共有103个聚落式排屋单位成交,去年全年则有121个。今年首三季的总成交额是三亿元,相等于每项交易平均价值约292万元。
其中,今年以来最受聚落式排屋买家青睐的邮区是第10区(武吉知马、雅茂、荷兰路和东陵),有22个单位成交(不包括共管排屋(townhouse)数据)。这主要是因为该区的Palms @ Sixth Avenue项目,共有17项目交易,其中13个是购自发展商,其余则属于转售。
该项目共有32个单位,今年第一季已取得临时入伙准证。根据市建局截至6月的数据,项目已卖出27个单位,尺价中位数达1023元。
其他三个受落的邮区依次是第16区(勿洛、东海岸路上段和实乞纳)、27区(三巴旺、义顺和海军部)和28区(杨厝港和实里达),分别有14、13和10宗交易。
智信研究与咨询总监王伽胜受访时指出,聚落式排屋的成交量是在2007年达到高峰,当年共有717项交易,当年也是各类房地产项目的交易红火的时候。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类房地产的成交量在2008年暴跌63%,在2009年却骤增86%。但2010年和2011年是聚落式排屋的“黄金期”,这类房地产的交易量在2011年达到600个。
王伽胜说:“许多组屋提升者或中高收入买家都把聚落式排屋看成是提高生活条件的途径,认为比购买郊区公寓来得更好。也有一些在2010年和2011年从郊区公寓价格上扬获利的屋主,卖掉或出租房子来补助购买聚落式排屋的贷款。”
不过,聚落式排屋的平均交易价值在2013年达到317万元的高峰,让已觉得越来越无法负担的买家却步,聚落式排屋的平均价格从去年起下滑。政府当时推出了总偿债率框架。
王伽胜认为,尽管聚落式排屋的交易平均价值从去年至今下滑近8%,但还未达到吸引买家出手的时候。
不过,雀丝塘董事经理韩永利认为,有地房地产价格下跌已有一段时间,市场已见底,目前是进场的时候。不论是聚落式排屋或分层地契有地住宅,价格有上扬迹象,看起来信心开始恢复。接下来第三和第四季若能维持,就能够进一步确定这项观察。
他认为,新加坡政府未来有可能为降温措施松绑,而等到新加坡政府调整措施,市场又会重新被炒热,到时又会变成“卖家市场”,因此现在是进场的时候。
未来增长潜能高
王伽胜说,在当前私人公寓和房地产市场疲弱的情况下,聚落式排屋今年至今还能卖出100多个单位,反映买家仍看重这类房地产。
他表示,一些富裕买家都想住入洋房,但价格太高昂,因此价格较低的聚落式排屋会是一个物有所值的替代选择。此外,这类房产的数量有限,未来有更高的资本价值增长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