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净利润增速大幅下降之际,中国大牌商业银行开始加速向互联网金融转型。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陈昭旭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其电商平台“融e购”整体交易额已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商户数量近万家,到2015年底交易额将稳超6000亿元。
作为工行互联网金融品牌之一,2014年初上线的“融e购”由个人消费和企业采购商务交易两部分组成。陈昭旭表示,今后将继续扩大“融e购”平台上企业采购范围,同时利用该平台继续发力跨境电商,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以更低价格提供给消费者。
事实上,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互联网+”被视为提振经济新亮点的情况下,不少老牌银行都踏上了向互联网金融转型之路。除工行外,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借信誉好、资金实力雄厚等优势“攻城略地”。
不过,与传统电商不同,银行做电商大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陈昭旭表示,工行推出电商平台并非靠商品经营来盈利,而是希望实现商品交易与支付、融资等金融功能的融合,即由传统单一的“金融”服务向“商务+金融”综合服务延伸,获取新的客户。
他举例说,“融e购”电商平台就是要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搭建销售和消费的平台,提升客户黏性和银企关系,形成更多金融服务机会。
农行的“E商管家”也旨在吸引普通农户、农村小商贩和各级批发商等老客户进入该平台,给他们提供融资、缴费、农资买卖等服务。
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钱海利所言,银行做电商“更多是看中了电商这个链条上的潜在客户”,目的是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目前,银行系电商从交易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跟主流电商平台相比虽然还有差距,但已经开始形成市场影响力,成为推动银行主营业务发展的助力。
以工行为例,“融e购”新入驻商户累计为工行带来几百个新增对公结算账户,以及数十亿的资产负债业务。
但向互联网金融转型之路并不好走,对身躯庞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尤其如此。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曾指出,银行往往规模庞大,人员结构复杂,且长期经营传统业务,短时间内很难“华丽转身”。
对此,陈昭旭坦言,能否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在新的金融生态环境中持续转型,是工行做电商平台“最大的挑战”。
他指出,银行系电商面对的实质性压力不在于经济下行,而在于能不能沿着自身定位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为各方创造足够的价值。
此外,在分析人士看来,技能技术能否更专业,资源投入机制能否更灵活、更有效,对消费群体的了解能否更深入,也是银行跨界做电商需要直面的问题。
为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工行已在组织架构方面有所调整。2015年7月,工行成立国内银行业首个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心,电子银行部从产品渠道部门逐渐向市场营销部门转变,由“幕后”走向“前台”,直接面对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