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O2O仍烧钱 拼“个性”才能突围

作者:王欢 朱晓光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5-10-12 15:36:10

  原标题:社区O2O仍烧钱 拼“个性”才能突围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社区O2O的迅猛增长,包括家政、餐饮、美业、生鲜、保健、教育以及汽车后市场的项目发展方兴未艾,方便快捷的服务正日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区客源。然而,在市场火暴背后,是硝烟正浓的项目“烧钱战”,其中的许多公司尚未等到盈利便已“关门”。过低的准入门槛以及欠成熟的营运方式,使致力于“两公里生活圈”的社区O2O遭遇瓶颈。业内人士表示,社区O2O的发展方向,应一方面注重维系资金链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加速提升经营理念,将“线上+线下”的“搬运工”模式提升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真正的社区便利化一体化服务。

  社区O2O有望拥有万亿级市场

  家住济南盛世花城小区的焦梦溪,经营着一家汗蒸馆,由于业务繁忙,每天多数时间都在店里度过。每到吃饭时,他会通过社区O2O软件搜索周边两公里范围内的超市、饭馆,购买饮料、方便面、瓜子等食品。不到半小时,这些食品就能送上门来。

  “社区O2O无需物流、省去快递费,可以网上付费,也可以货到付款,而且商品种类、数量的选择与更换余地更大。”在焦梦溪看来,它比传统的电子商务更加快捷、方便。

  焦梦溪享受到的这些社区O2O服务,都离不开大量线上商家做支撑。位于济南高新区沁园路上的“万福隆批发超市”,是一家个体小超市,也是社区O2O平台的合作商家。成为合作商的四五个月里,“万福隆”每天可以接到二三十个订单,月营业额增加了三万多元。不仅如此,这条街道上的鲜奶吧、蛋糕店、美容店等等十几家商店,都已经加入到社区O2O商家行列,可以向周围四五个小区提供上门服务。

  “社区O2O是线上推广、线下销售的一种社区服务模式。它通过整合社区周边两公里范围内的商家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产品和服务。”济南一家社区O2O平台——“好点生活”的市场总监范道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3月“好点生活”推向市场后,已经覆盖了济南43个社区、2000多个商家,类别涉及超市百货、生鲜水果、休闲零食、生活服务等等,日均订单量近两百个。

  记者搜索手机应用市场发现,像这样的软件并不在少数,例如,可以预约上门洗车的“呱呱洗车”、“易洗车”,提供外卖服务的“饿了么”,提供上门家政服务的“58到家”,集物业服务、社区服务于一体的“彩生活”,用于寻找家教、健身教练的“花前”……社区O2O软件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几乎占据了手机应用市场的半壁江山。

  一份行业调研报告预测,目前处于大爆发时期的社区O2O,可能会超过淘宝,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在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看来,传统的互联网产业已经被国内几大巨头所主导,而社区O2O是一片蓝海、潜力巨大。正因如此,除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之外,一些互联网公司、房地产企业、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物业公司等等,也纷纷试水“社区O2O”,尽管服务模式不尽相同,但都在围绕“社区”做文章。

  围绕“两公里生活圈”烧钱

  社区O2O所呈现的“两公里生活圈”无疑是美好的。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对于不少企业而言,目前社区O2O项目依然还是一场“圈地战”、“烧钱战”。

  范道峰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济南市场一度推出了80多个“社区O2O”应用,然而仅过半年,存活下来的应用不到10个。“现在需要突破的问题是资金瓶颈,虽然属于互联网行业,但是我们要在实体社区推广。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优惠活动吸引客户和商家,培养用户习惯,这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近期流传甚广的“华东O2O项目死亡名单”,可以更加明显地反映出社区O2O市场的残酷性。名单里倒闭的社区O2O项目涉及16个行业、千余家企业,其中餐饮、教育、旅游、医疗等首当其冲。“死亡”原因主要包括资金链断裂、同质化竞争等等。以旅游业为例,倒闭的15个项目多数是提供酒店查询、预订、旅游产品购买等同质化服务,缺少个性化的特色服务。

  此外,导致如此众多的O2O项目“中枪倒地”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很多互联网企业难以把准“脉搏”,服务模式欠成熟。

  去年5月,国内一家快递公司以“物流+电商”模式打造了社区O2O服务平台。短短一年里,公司迅速扩张,在全国开设了近3000家门店,用户可以在社区门店用手机扫取商品二维码,查看商品详情,通过电脑选购下单,再由物流体系将货物送到家里。然而这种模式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公司为此付出了高达数亿元的“学费”。

  “社区O2O的一个特点是通过互联网引来流量,进而增加线下活动的频率和规模。但是如果先做线下社区门店,再通过它带动线上的销售,显然违背了社区O2O的基本思想。”山东省软件评测中心主任韩庆良说。

  改善本地服务才能更好发展

  尽管有大量的“死亡”案例,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前赴后继,进入社区O2O领域。专家认为,要“玩转”社区O2O,不能仅仅流于“线上+线下”的形式,做社区周边商品和服务“搬运工”,而是要站在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

  山东省云计算中心总工程师赵志刚认为,传统的电子商务,例如淘宝,是将“远处”的东西更加便捷地提供给消费者,这本身就是一种提升。但是如果社区O2O仅仅局限于将“近处”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社区居民,价值点并不大。它必须凭借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改善本地服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对于社区O2O行业的“烧钱战”现象,赵志刚认为,社区O2O企业应当将钱“烧”到点子上,例如通过应用平台沉淀用户数据,掌握不同用户的喜好、习惯等等,进而分析这些数据,用分析的结果改进服务。只有这样,用户才会更加乐意为社区O2O服务“买单”,这也是解决社区O2O“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

  记者调查发现,从行业、地域分布来看,目前的社区O2O平台都过于分散,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其社区渗透力、个性化服务能力十分有限。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加速洗牌,在未来两到三年里,一些优质的社区O2O应用和企业将会生存下来,引领行业发展。

  “不管是家政、餐饮、保健类服务,还是商品销售,目前的运营成本都很高,都处于烧钱阶段。用户体验更多是一种新鲜感。从长远来看,社区O2O走向整合、为用户提供聚合式和一站式的服务是一个趋势。”韩庆良说。

  另一方面,韩庆良建议,随着上门推拿、上门家政等服务的兴起,是否会带来新的安全和监管问题,也需要相关部门从制度设计上提前布局,加以规范。